校友故事

安院筑梦人,让梦想的光芒照亮前行者的路

时间:2019/11/27 12:04:54浏览:

什么是梦想?

是即使光着脚也执意想要去的地方,是就算到达不了目的也能催你向前的力量。

它或许很大很高远——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居安思危的践行者、安全发展的坚定守护者。

又或许很小很实在——能在心仪的城市有份体面的工作,早上不用太早起床,下班的公交车不要太挤。

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前进路上都需有人指引,而安院,就愿意成为那个为你搭台阶、指明灯的筑梦人,助力青年学子敢于有梦、勤于逐梦、勇于圆梦。


启迪心智,播下梦想的种子


每年金秋九月,一届又一届学生走进安院,这其中,不乏一些高中时成绩不错但高考发挥失常的学子,信安1701班的周同学便是其中一位,高中时还曾拿过全校作文一等奖,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板上钉钉”的本科生,“高考和进入安院后的一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很有挫败感,不仅让父母失望了,也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像周同学这样的学生在安院并不少,他们曾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曾为之努力过,但在经历高考的失意后,逐渐丧失信心并怀疑自己,无法调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至人生目标一度模糊。

如何让这些学生重拾自信进而坚定人生目标?学院在每年开展的新生教育中下了一番“工夫”,除涵盖国防、爱国主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校规校纪、文明礼仪、心理健康、适应性等教育内容外,今年还特别邀请了刘建、雷慧娟等或是已进入更高等学府深造、或是已成为单位中流砥柱的毕业生给学弟学妹们“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之路启迪迷茫的学弟学妹们,“重要的不是你过去是怎样的,而是你打算怎样为将来努力”,让学弟学妹们在找回自信的同时依然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未来于他们,仍大有可为。

在安院,更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基础差甚至厌学的学生,引导好他们,是一项大“工程”,为此,学院探索开展了“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学生行为”(“两个规范”)活动。活动到现在已开展了一年半,明显能感觉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氛围有了根本好转:从85%的到课率到现在基本保持在96%以上;从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到现在学生能主动把手机放在教室前面的手机袋里,抬头听讲的明显增多;从晚上时间在宿舍上网或外出玩乐到现在能安静坐在教室里晚自习……久而久之,学生从“被逼”的习惯养成到转变为自觉行动,精气神有了明显改观,奋斗目标、人生梦想也逐渐清晰。


传授技能,带来逐梦的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学院软件专业PPT制作与演讲比赛中,正在参加比赛的参赛学生家长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临时赶过来,默默地看完了孩子的比赛后,主持人把家长请上台来,家长很激动,“我对我小孩刚刚的表现很满意,因为他以前很内向,现在敢于表现自己,还表现得很精彩,所以我真的很感谢这所学校”,说完,父子俩激动到哽咽。

“积财百万,不如薄技在身”,多年来,学院除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优化课堂设计、向45分钟要效益外,还乐于为学生搭建各类竞赛平台,如市场营销技能、英语口语、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等比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各级技能竞赛,在今年的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学子获奖项目数、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不断刷新。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大赛并获二等奖的容卓毅同学难掩激动之情,“能在省赛获一等奖,继而参加国赛也取得不错名次,我做梦都没想到,大学的这段经历让我非常受益”!这种“以赛促学”的良性机制,不仅让学生在实践第一线磨练操作技能,也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崇尚一技之长”的浓厚氛围,使人人学技能、练技能、争一流蔚然成风。近年来,学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抽查中,已连续三年通过率均为100%,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领先同类院校。

为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适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学院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开设有美斯坦福班、华育中航班、慧科班等校企合作班,订单式培养人才,学业无缝对接就业。学院党委书记李海涛还表示,“作为高职院校,我们不但要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匠心的种子,当他们有了匠人的意识和精神,我想,无论他们将来在哪里工作,都能收获梦想成真的美好”。

温暖帮扶,点亮圆梦的希望


如果说梦想像树上的丰硕果实,需要努力踮起脚尖才能触碰,那么,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而言,因为缺少最基本的生活、求学保障,梦想更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星星。

前段时间,学院教育阳光服务平台收到两封感谢信,写信两位女生,出自寒门,一个父母双亡,靠奶奶捡垃圾抚养她长大,现在奶奶年纪大、眼睛不好、失去了劳动能力;另一位学生父亲去世,母亲行动不便没有劳动能力,奶奶年迈多病,家中无经济收入,且还因为给父亲治病欠下5万多元债,生活十分艰难。她们在读完高中后,原本是打算辍学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学院烟花爆竹工程专业杨吉明教授得知了她们的情况,鼓励她们报考可以减免一半学费的烟花爆竹工程专业,并联系到河北德茂烟花集团董事长李亚军资助她们的生活费,圆了她们的大学梦。

学院历来重视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除充分利用“奖、助、贷、勤、减、补”等资助政策外,还特别注重结合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渠道的爱心凝聚成强大合力,帮助困难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近三年,学院累计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40万元,累计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累计发放学院奖(助)学金50余万元,每年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30余个,发放勤工俭学工资10万余元,确保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能得到资助资源,使他们能放下包袱,全身投入学业,健康乐观成长。

上个月,学院已连续开展多年的“送爱到家”困难学生家庭大走访又出发了!院领导们纷纷带队,足迹遍布全省东西南北中,学院领导、老师除给困难学生家庭送去慰问金,反馈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外,更是让其家人放心,“只要孩子想学,想好好学,我们就一定不会让人因为贫困而失学”。院长郭超在走访后的手记中如是写道,“每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我都感受良多,风烛残年仍含辛菇苦的奶奶、饱经磨难与身患残疾的双亲、不遮风雨还摇摇欲坠的土屋、家徒四壁且一贫如洗的家境……使我震撼、压我责任、促我前行。我们的学生如何感恩父母、发奋学习、改变命运?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误人子弟?十九大吹响了全面小康和扶贫攻坚的总攻号,教育扶贫、智()力扶贫、责任雪大、任重道远。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行动。”

是的,在帮助青年学子有梦、逐梦、圆梦的路上,安院的筑梦人们,正努力地将自己的微光集聚成火把,照亮每一个追梦者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