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小二黑”和他的创业梦 ——计算机应用0101班谭轼校友

时间:2019/10/29 15:11:32浏览:



    “夏日的记忆有时候不一定是炎热和汗水,当你走过很长一段路,回过头看,你也许会觉得,原来那样的夏,才沁人心脾”——这段话作为本文的引子,或许比较合适……

    2004年夏季,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谭轼,在学院举行的供需见面会上,被前来招兵买马的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相中,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销售代表,在参加了前期的培训和学习后,被外派到南宁、南京、杭州等地从事销售工作。在谭轼的记忆里,在南京工作的那段日子,正是一年中阳光紫外线最为强烈的时候,南京又是有名的火炉,每天都是40度以上的高温。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门,捧着一堆公司产品的宣传资料和合同,没有车,他只能靠自己的双腿、一张地图,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地去做推销,拜访潜在客户。最多时,一天就拜访了22家客户,那一天下来,衣服裤子印上了一层一层的汗渍,皮肤被灼得火辣辣地疼,整个人也被晒得黝黑,同事们亲切地送了他一个外号——“小二黑”。

    回想起那个夏季,谭轼说,这是我刚踏入社会做的第一份工作。“每天都很累,回到家一躺下就能睡着,但我却逼迫自己从那时起,不管回家多晚都要写工作笔记,记录自己当天的收获和感悟,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然后,还要坚持再看1小时的书,记得第一本书看的是韩国人写的《商道》,里面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意思是说视财富如水一样平常,做人如秤一样公正刚直,这句话,也是我一直秉承的。”

    第一份工作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谭轼便从一位销售代表成为了华东区域经理,职位上升了,他却依然勤奋务实做好每一件事。2006年,谭轼在江苏,因为公司交给的任务重,且江苏是公司在全国的样板市场之一。商场如战场,最累的时候,他在一天时间内,自己驾车从南京出发,历经900多公里,在淮安、宿迁、徐州、泰州多个城市,签下了四份合同,直至凌晨两点才忙完。高强度工作,持续了整整40天,完成了近70家客户的签约工作。有时累到腰椎病发作,休息一天便又忍痛投入战斗。

    时隔毕业两年,也是在一个夏天,在第一份工作干了整整两年时间后,谭轼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些锻炼,积累了一定能力,于是,隐藏在心中的创业梦蠢蠢欲动起来。他基于自己之前两年的通讯行业工作经验,回到长沙,创办了湘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公司仅运营了半年,便难以为继,他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回想这一段艰辛创业路,谭轼说,自己当时还是太年轻,看待问题还不是太全面和深入,而且还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而后,谭轼先后又在南京、深圳的两家公司干过,任职高层管理,几年的蛰伏期,积累的是资金和人脉、技术和管理经验。于是,毕业7年后的2011年,又是在一个夏天,“小二黑”谭轼在经过多地考察,接触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后,揣着自己工作几年攒下的30万和在朋友那借来的20万,把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定为了梦开始的地方。

    说起创业,谭轼坦言,“创业梦我小时候就有了,那时想法很单纯,因为喜欢汽车,于是想开汽车销售店,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确定哪一行来创业,肯定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最终,谭轼把目标瞄准了无线通讯、智能监控这一块,把公司取名为深圳英智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因为人手少,资金少,谭轼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又会像第一次那样失败。坚持下去,则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因为我们的业务主要面对政府和企业,而且是项目型,周期长,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可能就关门,并且因此会把自己好不容易积累的个人信誉搞砸,当时的团队成员对公司的发展也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我不断告诉他们相信我一定行”。

    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后,公司发展态势逐渐好转,四年来可谓“一年一大步”。已由三个人的小团队,跨越式发展,业务扩张到现在覆盖全国各省。曾记得,为了完成合作项目的顺利开业,谭轼带领公司团队奋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他个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二黑”,黝黑的皮肤,眼神坚定而沉稳,言行举止朴实无华。“每一个项目我都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在要求我们的团队,每一个项目的落成都需要我们用心付出才能成为精品工程”。对于无线通讯、智能监控这一块的发展前景,谭轼说,“无线通讯、智能监控这块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而是起点,因为我的目标是做物联网时代智能化运营商。所以,我会先把智能分析识别这块技术先掌握,并做出自己的产品。”目前,谭轼一手创办的英智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无线通讯系统集成平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平台、DID工业显示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军队、交通、学校、企业、酒店、商超、景点等行业。

    谭轼的公司里,有多名安院的学弟学妹们在那实习或工作,其中有几位还成了部门主管,甚至有的还可以独立开发线路板。问及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和他一样有着创业梦的学弟学妹们时,谭轼说,“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随便做的,需要对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抗压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小公司,熬过前三年也许会慢慢好过起来。但是想做一番事业,也许熬过三十年都未必轻松,必得做好苦心志、劳筋骨的思想准备。”(文/蒋琴姗)